;
关注PG电子官网掌握最新行业动态与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PG电子新闻 > 热点新闻

PG电子游戏车联网正步入歧途,命悬一线的开始

发布日期:2024-04-25 访问量: 来源:PG电子官网

  车联网是汽车、电子、计算机、通信等多技术领域深度融合的新型产业,自“十二五”以来蓬勃发展。展望未来,车联网是由单车智能迈入网联自动驾驶时代的重要基础设施。

  车联网产业链的参与主体大致有TSP、整车厂商、电信运营商、硬件终端、平台等各个参与主体,其在车联网各主要领域的主导能力、商业模式均有不同。

  从2021年春节车联网反垄断第一枪打响,到这一年来血洗互联网行业的反垄断调查以及滴滴被封,随之而来的数据安全、信息安全的阴云,在车联网行业的“大蛋糕”下,面临的种种挑战一触即发。

  不同于互联网崛起时的时代背景,拥有更高起点的智能网联汽车,能不能完美躲过那些在互联网时代被踩过的坑?正逐渐互联网化的车联网,还有明天吗?

  车联网是依托新一代信息通信手段实现车内、车与人、车与车、车与路、车与服务平台全方位网络连接和信息交互的新技术。车联网致力于提升汽车的智能化和网联化水平,构建智能交通的服务新业态,提升交通整体通行效率,为用户提供智能、安全、节能、高效、舒适的综合驾乘体验。

  车联网主要包含“人、车、路、通信、服务平台”五大关键要素:

  “人”是车联网服务的使用者和道路环境的参与者

  “车”是车联网最核心的要素,智能网联汽车为车联网技术落地应用

  “路”是车联网应用的必备配套基础设施,主要目标为实现交通道路信息化

  “通信”即各类信息的交互载体,汇总传输车内、车路、车云的海量信息流

  “服务平台”是车联网服务生态的业务数据载体,致力于改善用户驾乘感受

  车联网技术是实现L4/L5自动驾驶的必要条件:依靠单车智能技术路线难以解决L4/L5自动驾驶的某些特殊场景

  部分场景仅依靠单车智能虽能较好解决,但仍存在长尾效应

  车联网技术有效降低高级自动驾驶的车端成本压力

  高级别自动驾驶汽车若仅依赖于单车智能,则必须进行包括激光雷达、摄像机、毫米波雷达等多传感器感知信息的融合,并对决策控制算法精度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其高昂的硬件和软件成本将导致高级别自动驾驶汽车难以大规模民用化,而采用车联网技术则可有效降低激光雷达规格和高精度地图采集成本等,大大缓解了车端的成本压力。

  车路协同自动驾驶通过信息交互可显著拓展单车感知范围,突破单车技术限制,实现群体智能。通过道路感知设备采集环境信息,并按照协议实现V2V/V2R/V2P/V2N的网络互联化,可有效分担车载自动驾驶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控制压力,降低系统复杂程度。

  伴随自动驾驶研发投入逐步提升,投入产出比呈边际效益递减的趋势,车路协同自动驾驶可使单车自动驾驶的个体智能向协同智能过渡,快速提升自动驾驶水平,并加快规模商业化落地临界点的到来。车路协同自动驾驶主要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信息交互协同:车载OBU和路侧RSU进行直连通信,实现车路信息共享与交互

  协同感知:建设多样的道路感知设施,全面覆盖主要行驶区域,可实现车辆与道路设施的协同检测与识别,可服务于L4自动驾驶车辆

  协同决策控制:道路具备协同决策控制能力,可实现道路对车辆、交通的决策控制,时刻保障自动驾驶安全

  车路协同自动驾驶发展阶段

  高精度地图是L3+自动驾驶系统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技术,车联网技术确保高精度地图数据高效传输:

  对于L3级自动驾驶,传统的静态地图已不再适用,需要静态与动态交通信息结合的高精度地图数据,需求数据精度也提升至20-50cm

  L4级自动驾驶则需要精度更高的激光点云辅助分析,可将数据精度提升至10-30cm

  L5级完全自动驾驶,需多传感器融合高精度地图来实现对静态地图和动态事件的统一

  由于包含道路、车道、对象模型的高精度地图需要更精准的方位、姿态以及高频率的更新,地图相关数据的实时传输量偏大。基于NR-V2X的车联网技术可以保证高精度地图在车载场景下能安全稳定的进行交互应用。

  不同级别自动驾驶对于高精度地图的需求

  紧急救援:车辆发生紧急情况车主按下车辆上安装的紧急按钮将紧急信号以及车辆位置等信息等通知客服中心,客服中心实现精准救援的同时还可以将车辆事故信息通知给其他车辆,方便周围车辆做出紧急避险反应或重新规划合适的行车路线。

  据统计,目前我国的汽车保有量为3.8亿辆。其中,智能网联汽车数量快速增加。预计到2022年,智能网联汽车数量将会超过7800万辆。基数庞大的同时,数据产生的速度也相当迅猛。随着感知技术、自动驾驶技术等相继成熟,未来的智能网联汽车,其智能网联、智能驾驶等每天产生的新增数据,可能得按照TB来计算。

  海量的数据,并非全部有效,但是经过筛查、加工,会产生极大的利用价值。善加利用数据自然会是未来智能驾驶的“蜜糖”,但令我们担心的是,随着资本的介入,“蜜糖”成了“砒霜”,对数据的妥善利用可能会逐渐转向挪用、滥用,甚至成为资本搜刮信息、进一步增殖的工具。

  涉车服务和后市场随着近年发展商业模式逐渐升级丰富:

  数据变现:车联网带来车载和道路数据的丰富,为数据变现打开了新的方向

  广告引流:车联网设备能够占据用户的一定使用时长,从而得到一定的流量。针对这些流量可以采用展示广告的方式进行变现。此外,也可将流量导向和车主相关的服务项目,如汽车美容等

  乘用车市场围绕V2N场景的广播、地图导航等辅助驾驶APP类商业产品正逐步成熟;众多涉车服务和后市场服务,如网约车、保险、汽车美容、二手车等由于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也得以百花齐放。

  那么问题来了,随着车联网市场的继续发展,百花齐放会不会也变成寡头垄断?

  2021年2月份,博泰车联网举报腾讯垄断,打响了车联网反垄断第一枪,至今依然没有实质结论。博泰车联网和上汽通用五菱就腾讯涉嫌垄断一事共同向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反垄断局提交了反垄断举报书。腾讯回应称,博泰车联网涉嫌侵权腾讯商标侵权及不正当竞争等,已于2020年9月29日向深圳市中级人民提讼,该案已于2020年10月29日正式立案。对于博泰车联网的举报,腾讯称,“恶意炒作垄断”不应当成为侵权的挡箭牌。

  博泰车联网举报书称,腾讯滥用其中国大陆地区即时通信市场的市场支配地位,通过向汽车厂商施加压力,直接限定博泰具有微信功能的车联网产品不能与汽车厂商进行交易,且不具备合理理由,对车联网产品与服务市场产生了排除、限制竞争的后果,构成《反垄断法》所禁止的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应予禁止。

  NVIDIA创始人黄仁勋曾表示:到2025年,许多汽车主机厂很有可能以接近的价格销售汽车,并主要通过软件为用户提供价值。届时,车载智能网联系统便是典型的多边平台,一端面向用户(驾驶人),另一端面向软件、内容以及消费场景服务的提供商。这也意味着,目前互联网企业所面对的反垄断乌云,有一天也将笼罩于智能车企之上。

  试想,当用户可以依托于智能汽车听歌、看电影、甚至购物之时,驾驶人语音控制车载智能系统购买一箱饮用水至住处,相较于智能手机使用者,这一场景下的用户将花费更短的时间甚至不会去主动挑选商品,智能系统在自我优待的算法加持下在自有或者合作平台下单了一箱饮用水,排除了其他车载电子商务的服务提供商。在车载智能网联系统中,平台的自我优待行为可能将带来更大的排除、限制竞争效果。PG电子游戏

  《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已于2021农历新年之前出台,其中几乎涵盖了对平台企业垄断行为的热点议题,例如算法共谋、最惠国待遇条款、平台“二选一”、平台作为“必需设施”、大数据杀熟等等。而目前正在调查中的若干典型案例,在未来将为这些规定提供生动的现实案例。

  还有一些在国外已有先例,但国内尚未发酵的垄断行为,比如平台的“自我优待(self-preferencing)”行为:2017年,欧盟对于谷歌平台在搜索结果中偏袒自有购物服务Google Shopping对谷歌处以24.2亿元罚款,并且要求谷歌分拆Google Shopping服务。

  有两件事关数据安全的新闻成为网上热点话题:一是滴滴事件,二是腾讯游戏“零点巡航”功能涉嫌夜间采集用户人脸信息,侵犯个人隐私。事实上,移动互联网数据不安全,早已是有目共睹。“看个视频都要读取我的位置信息,装个手电筒App竟然还要我的通讯录权限。”有用户就曾在网上吐槽手机App对数据的滥采、滥用。

  典型的例子,如十年前那场著名的3Q大战。360指责QQ侵犯用户隐私, QQ则反指360浏览器涉嫌违规推广,并强迫用户在360和QQ之间“二选一”。事实上,两家企业都涉嫌侵犯了用户隐私。然而,彼时却鲜有用户知觉,大家在吃瓜的过程中,早已忘记了自己才是这场争斗的受害者。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用户对数据安全的意识逐渐强化。但回过头来却发现,互联网头部企业统治市场的格局已然形成。面对无孔不入的信息读取、密密麻麻的隐私协议,以及互联网巨头们在寡头垄断格局下“舍我其谁”的傲慢,用户保护自己的数据,基本上如纸上谈兵。

  数据安全问题之所以如此高频率地出现,可以说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在互联网时代早期,企业更关注巨大的增量红利与挖掘用户数据价值,而用户对维护自身数据的意识也较为淡薄,埋下了数据安全的祸根。

  讨论车联网的信息安全,我们势必要先知道车联网范围内定义了哪些数据,我们要保护哪些数据,泄露会产生哪些危害。2021年10月1日生效的《汽车数据安全管理若干规定(试行)》中将汽车数据分为“个人信息”、“敏感个人信息”和“重要数据”三类,主要内容及泄露产生的危害汇总如下表。

  国际上,网络与数据安全早已成为大国之间重要的博弈舞台,一个典型的代表便是美国与欧盟,双方在网络与数据安全领域经历了从盟友走向硝烟弥漫。

  由于历史因素以及意识形态,欧盟在数据安全领域,过去对美国保持高度信任。然而,2013年,棱镜门事件爆发。从斯诺登披露的相关资料看,美国将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视为可以进行战略情报共享的核心盟友,而欧盟多个成员国成为美国棱镜系统监控的对象。

  由此,欧盟在网络与数据安全战略制订中开始脱离美国,并逐步确立“欧盟模式”。2018年,欧盟出台《通用数据保护条例》,并于近期在这一条例下发布《数据控制者和处理者的标准合同条款》和《国际数据转移标准合同条款》,构建了一套完整且独立的数据安全法律体系。在这一体系下,允许欧盟数据自由跨境流动到美国的《欧美隐私盾牌》协议失效,多家美国科技巨头,包括脸书、Zoom、Skype等均被禁止向美国传输其欧盟用户的数据。

  可见,网络与数据安全已成为一个重要的时代命题,无论是欧盟、美国还是滴滴事件中的中国,都将加强数据监管视作关键,“数据主权”已成为国家安全所需关注的一大焦点。

  不仅对于国家,对于消费者,数据安全也应当成为关注的重点。无论如何,互联网时代踩过的坑,绝不应该在车联网时代再踩一次。数据,应当归属于用户,掌控于国家,并为有良知的企业所用。随着智能网联汽车时代的到来,希望用户在选购车辆时不再“两害相较取其轻”。面对无法保障数据安全的汽车,用户有权利说“不”,也理应说“不”。

  对个人的安全隐患:

  一是个人信息泄露,车联网数据既涵盖了车主与车辆安全运行关联的数据,一旦出现数据泄露,个人隐私将毫无保留

  二是非法操控。车联网平台一旦被黑客非法入侵,可能面临车辆被远程解锁、远程启动,甚至是控制转向等被非法控制,造成车辆行驶安全事故或车辆被盗取

  对公共安全的威胁:

  车联网平台可能会受到DDoS攻击或基于漏洞的网络攻击而面临拒绝服务或控制权被恶意操控等威胁,进而造成大面积交通混乱或瘫痪,威胁公共安全,甚至国家安全。

车联网正步入歧途,命悬一线的开始

  基于PKI的公钥基础设施方案是目前车联网信息安全的主流方案,用于保护车辆与外部网络通信(4G/5G/V2X)之间的安全。主要解决通信中的四件事:

  身份真实:确保另一方是你要与之通信的合法设备

  信息完整:保证信息在存储或传输过程中保持不被篡改、破坏

  信息机密:除了通信双方之外,其他方无法获知该信息

  不可否认:任何一方无法抵赖自己曾做过的操作

  PKI(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公钥基础设施),通过充分利用公钥密码学的理论基础(加密与解密、签名与验证签名),建立起一种普遍适用的基础实施,为各种网络应用提供全面的安全服务。CA,RA,公钥证书、证书目录、密钥管理、管理设备、政策法规、证书拥有者使用者等共同构成了PKI的组成部分。公钥证书作为PKI最基本的元素,也是承载PKI安全服务最重要的载体。

  加密认证、犹如车联网发展道路上的紧箍咒。要想从那兰陀寺求得普渡众生的真经,就要在紧箍咒的约束下,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的前进。万不可得意忘形,急功近利,一不小心容易成为佛祖灯芯的下酒菜。

  互联网和科技公司入局汽车业推动了整车厂对智能驾驶技术的态度转变,从被迫参与、零星参与,转变为大规模主动进入赛道。

  随着V2X的兴起,整车厂原来在汽车行业的主导地位受到了挑战。由于缺乏互联网等跨界技术的积累,不得不与互联网、科技公司合作,但竞争中整车厂也在不断布局新技术,试图在汽车智能化的过程中继续掌握主导权。随着行业竞争的愈加激烈,车企与科技公司、互联网巨头之间的技术竞备赛已经升级到话语权的争夺,从几年前的暗潮涌动发展为现在的对簿公堂。

  这种争夺对汽车行业的发展确实也起到了一定的反作用。以前些年科技公司推动的自动驾驶平台为例,多年来在整车企业的推进情况并未实现预期,这与整车厂的顾虑不无关系。所以,一些互联网与科技公司去年纷纷开始自己造车。

  “目前自动驾驶友商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也值得反思。”辰韬资本合伙人萧伊婷用“吃披萨”来形容目前自动驾驶行业竞争现状,相当于房间里有5个人和1000块披萨,明明可以先吃几块再打架,但非要先决出胜负再分披萨。

  当前新增的汽车智能化技术,特别是跨界增益部分一直是存在边界认定和监管缺失的情况。从OTA升级自动驾驶功能造成与整车生产公告不一致,到知识产权和消费者隐私保护。车企之间、供应商之间、车企和供应商之间的竞合一直不间断。无论如何,在行业产品解决方案没有标准化、通用化,没有相关国家标准和监管约束之前,这类纷争无法避免。

  而这种话语权竞争往往带来难以化解的问题,在各种竞争中,最为重要、也最先需要解决的是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产品和最终消费者及社会责任之间的冲突,比如用户隐私保护,车辆车主信息安全,智能驾驶带来的人身安全。跨界技术并不是跨界甩锅的理由,汽车制造商必须对整个产品功能承担主要责任,同时有义务帮助消费者识别、理清、规避复杂技术带来的新问题。

  目前产业生态的发展带动整零关系变化,产业链中的核心零部件企业正在发挥主导作用。对于整车企业来说,要找准关键环节,以此来构建起新的合作联盟与战略关系,才能够应对未来的产业变革。

  这些百年汽车工业的“闯入者们”,带着智能化的风,改变着汽车的属,试图让传统汽车的世界变得不再枯燥无味,而是充满了无限的可能,与此同时,变革者也带来了互联网的很多坏基因,最为突出的当属数据垄断和信息安全,互联网时代踩过的坑,如果不能短时间内有效规避,恐怕车联网也会被革了命。

返回列表
分享:

Copyright © 2019 PG电子官网股份有限公司.粤ICP备16017609号

粤公网安备44030402003674号

网站地图 | XML地图

微信关注 微信关注
微博
0755-83218588
TOP